當前人形機器人領域呈現出一個鮮明的特征:從汽車企業到互聯網巨頭,從機器人初創公司到傳統家電企業,各行各業都在跨界布局人形機器人,生怕錯過新的市場風口。短短幾年間,這一賽道突然變得異常擁擠。
據新戰略人形機器人場景應用聯盟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全球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已經超過220家,中國企業以超110家的數量占據半壁江山,其中有11%人形機器人入局企業為跨界企業,38%為專業機器人企業。

與此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感知算法、運動控制等核心技術的突破,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企業和從業者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人形機器人賽道。或是整車企業內部組建人形機器人團隊,或是自動駕駛人才創業成立人形機器人公司,或是產業鏈廠商切入人形機器人供應鏈。
前有特斯拉讓人形機器人Optimus進入超級工廠“打工”,后有小鵬汽車L3級工業型人形機器人Iron參與P7 + 車型生產,再到廣汽集團發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比亞迪與優必選合作開發多場景人形機器人,無論是出于技術復用、場景協同還是資本驅動,自動駕駛企業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已成趨勢。

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的自動駕駛代表企業
自動駕駛企業在環境感知、路徑規劃、高精度定位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為人形機器人研發提供了堅實基礎,而人形機器人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與交互需求,又為自動駕駛技術開辟了新的應用場景。
其中,得益于在園區、物流、配送、清潔、安防等特定場景落地經驗和技術積累,一些低速無人駕駛企業選擇開辟專用場景下的人形機器人,如洛必德科技、普渡機器人、億嘉和、天創機器人等。
洛必德科技
以自動駕駛技術為原點,洛必德先后開發了商用清潔機器人、智能輔行機器人、智能接待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無人配送小車)、智能送餐機器人、醫院配送機器人、家庭健康管理機器人等品類豐富的服務機器人。
因此,與眾多明星人形機器人企業瞄準了工業場景不同,洛必德基于已有產品布局和積累,瞄準了人形機器人在家庭養老場景應用。

人形機器人Master Yoda
早在2022年,洛必德就開始著手布局人形機器人,當年立項,次年人形機器人Master Yoda首次問世,于2024年上半年再次進化,并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穩定版本。其COO侍啟山曾表示,如今洛必德科技三大版塊業務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和人形機器人,相輔相成,前兩者的開拓與進步也在推進人形機器人業務發展。
普渡科技
作為服務機器人龍頭企業,普渡機器人早在2022年底就曾推出四足機器人D1和帶機械臂的送餐機器人A1,2024年普渡X實驗室(Pudu X-Lab)成立,正式探索具身智能,
2024年底,普渡發布首款全尺寸雙足人形機器人PUDU D9,也是繼類人形機器人PUDU D7,五指靈巧手PUDU DH11后,同年孵化的第三款產品。
此前,普渡機器人創始人兼CEO張濤曾表示:商用服務機器人行業下半場已經到來,專用、類人形、人形機器人三種形態將共同構成服務機器人的未來生態。PUDU D9標志著普渡機器人率先完成了專用、類人形、人形三類機器人的完整產品布局。

PUDU D9
在專用機器人領域,普渡已打造了服務配送、專業清潔、工業配送的產品矩陣。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也在探索商用場景的落地,今年3月,普渡機器人發布了全球首款商用場景類人形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閃電匣Arm,是在普渡旗艦專用型商用服務機器人閃電匣的基礎上,集成了移動、操作、交互多技術棧,具備泛化操作能力,能夠在酒店、樓字、餐飲、零售、醫療等各類商業場景中完成多種任務。
億嘉和
就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上海CCE展上,億嘉和帶來了最新研發的家居領域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再一次彰顯了其在家居康養這一萬億級市場的前瞻性戰略布局。
據了解,這款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搭載了其自主研發的智能小腦控制器,能夠讓機器人實現精細化的運動控制、動態平衡與路徑規劃算法,賦予設備擬人化運動能力。自主研發的仿生觸感皮膚技術創新融合柔性電子與觸覺反饋技術,機器人具備更強的與人交互能力,如準確識別與老人握手的握力強度,自適應調整攙扶力度,甚至能通過衣物材質判斷清潔方式等等。

同時,為了全面發力具身智能新賽道,億嘉和攜手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共同創立深圳麟動具身科技有限公司(麟動科技)。麟動科技將專注于智能運動與觸覺交互,自主研發小腦控制器實現精密運動控制與動態平衡,結合柔性觸感皮膚技術完成高靈敏度觸覺識別與反饋,為機器人賦予擬人化運動與感知能力。
天創機器人
天創機器人是一家以移動式智能特種機器人研發與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面向電力新能源、公用事業、油氣化工、冶金礦山等行業領域,開發其T-BOT智能機器人包含五大系列產品,如掛軌機器人、配電機器人、輪式機器人、防爆機器人等。
2024年11月,天創機器人申請了一項名為“一種人形機器人雙臂自適應力控操作方法及系統”的專利。這項專利引入了復雜的坐標轉換算法,提升了機器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協調工作能力,為后續技術突破奠定了基礎。

2025年1月,天創機器人推出了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機器人“天魁1號”,并獲得了ⅡC T6級防爆認證。該機器人專為高危場景設計,可在氫氣、甲烷等爆炸性環境中作業,填補了行業智能化的空白。其四輪八驅防爆輪式架構和強大的雙臂作業能力,使其在化工廠、應急救援等場景中表現出色。
擎朗科技
擎朗科技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始于2024年,當時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推出了全球首個雙臂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W3,該機器人通過具身大腦和具身小腦的結合,實現了長程任務規劃和復雜場景理解,解決了海外服務場景中的梯控難題。

2025年3月31日,擎朗智能正式發布了首款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XMAN-R1。這款機器人基于擎朗15年服務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實踐經驗,以及全球海量真實場景數據積淀,以“崗位化、親和力、安全性”為設計理念,適配服務行業場景。
XMAN-R1具備多模態感知技術,能夠接收和解析多種信息,更好地理解人類情感并作出適當反應。此外,它搭載了11項多模態傳感器,結合自研三維重建技術,實現360度高精度感知,保障人機協作及人群安全。擎朗還提出了“機器人崗位化”概念,認為這種模式可以更快推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應用。
速騰聚創
作為激光雷達頭部廠商,速騰聚創從去年就已透露出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的信號,開始明確將自身定位為機器人技術平臺供應商,專注于開發機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
2025年1月3日,速騰聚創正式發布了第二代靈巧手Papert 2.0,距離第一代靈巧手亮相不到2個月。

2025年初,速騰聚創在CES 2025上首次展示了自研的人形機器人整機,并推出了一系列關鍵零部件,包括視覺解決方案Active Camera、力傳感器FS-3D、直線電機LA-8000以及機器人域控制器DC-G1。這些技術成果聚焦于視覺、觸覺和關節三類增量零部件,為機器人行業提供了高效賦能的解決方案。

2025年3月底,速騰聚創進一步發布機器人視覺新品類Active Camera的首款產品AC1,并同步推出AI-Ready生態,提供多傳感器硬件級融合和開源算法支持。這一布局標志著速騰聚創從單一硬件供應商向全棧技術方案商的轉型,推動機器人感知系統向L3及以上級別迭代。此外,速騰聚創還與全球超過10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和服務場景的商業化落地。
禾賽科技
作為全球激光雷達龍頭,禾賽科技憑借技術突破與量產能力,不僅領跑自動駕駛賽道,更以JT系列超小型激光雷達為核心武器,強勢切入人形機器人視覺感知領域。
2024年12月,禾賽宣布JT系列激光雷達面向機器人市場單月交付激光雷達已超2萬臺,2025年預計出貨20萬臺,客戶包括Agtonomy、宇樹科技等。
2025年,禾賽計劃全面量產第四代芯片架構平臺,該平臺將支持新一代高質量、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達產品。這些產品將廣泛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等領域,為機器人提供超廣視野的實時3D感知能力,進一步推動機器人技術的升級。
云驥智行
云驥智行成立于2021年,成立之初以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落地為目標,致力于打造覆蓋車、路、云的L4-L5級別自動駕駛通用平臺解決方案,服務于干線物流、城市貨運和乘用出行等應用場景。
后來開始專注于硬件計算平臺,域控制的研發和生產,2024年12月,云驥智行發布首款“域腦”產品PROS20,據介紹,國內首款真正面向具身智能實際需求的終端大算力通用計算平臺,能夠廣泛應用在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各類應用場景。
目前,云驥智行的“域腦”產品已經在人形機器人、智能新終端等具身智能場景上實現了部署。比如在加速進化(Booster Robotics)的人形雙足機器人產品,就能夠通過搭載云驥的“域腦”,實現能力邊界的大幅拓展,進而滿足在文旅場景的實際落地需求。
?